当心理咨询师生病了……

当心理咨询师生病了……

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当然也会生病,这个情况可能给咨询关系带来扰动?让我们来讨论吧!


比如来访者可能担心咨询师带病工作,自己会伤害咨询师,因此感到内疚。

或来访者自己想休息,可是咨询师还在坚持工作,因此贬低自己。

或来访者为了照顾咨询师,故意隐藏自己的困难,并且又感到自己吃亏委屈。

或来访者怀疑咨询师的能力,当咨询师虚弱的时候,会害怕自己没有依靠。

……


当咨询师生病,或者咨询师表现出一些在来访者眼里看来可能是“缺点”的问题时,

这都是来访者把咨询师“去理想化”的好机会。

有时候,来访者把咨询师过度理想化,可能是因为自己现实生活中对自己有过多的不满与自责,从而把自己期待的形象寄托到身边重要的人身上,通过与这些重要的人在一起,弥补自己的缺失。也可能是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没有得到理想化的对待,把自己对于亲密关系或者亲子关系的理想化寄托在咨询关系中。


当来访者发现咨询师“出问题”,自己寄托的那个理想化形象破灭,自己期待的那种理想的关系破灭的时候,来访者必然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情绪,比如上述提及的恐惧、失望、怀疑、自责等等

有些来访者可能会过度反应,对要不要继续咨询产生动摇,他们内心一些坚信不疑的想法被唤起,比如“瞧,这个世界上果然没有人是靠得住的”,或者“我果然是个糟糕的人,谁跟我在一起都会被我折腾死,没人治得好我了”,有些来访者甚至因为把自己的想法当成了事实,直接决定离开咨询。


不管来访者因为咨询师生病引发了自己何种情绪和想法,都非常建议来访者在咨询中提出,与咨询师充分讨论,以帮助分辨和理解

看看:

哪些是自己在成长环境中与其他主要养育者或者权威的关系体验,被带入了咨询关系中,

哪些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产生的真实体验,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与咨询师充分展开讨论自己的情绪,是言语化情绪的过程,让这些情绪有被安放的空间,而不是直接通过离开咨询的行动化来释放情绪。


言语化的方式会让来访者感觉到更加稳定和安全,有助于促进心智化的成熟发展

而直接行动化的释放情绪,往往反而强化了不安的感觉和对未来的焦虑,来访者会发现自己总是在类似的关系模式中打转,很容易极速进入一段关系,又很容易极速离开一段关系,最终发现自己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关系,心理发展陷入停滞。

这也是一般 来访者 容易退场的原因“之一”

看了这篇, 你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想分享的呢? 欢迎下方⬇️留言





Complete and Continue  
Discussion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