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摆脱低自尊 低价值的情绪困扰
你好,今天为你分享《无条件接纳自己》。帮助我们战胜由低自尊、低价值感、自我攻击引发的情绪问题的工具书。
自尊,被认为是人类已知的最严重的情绪困扰,甚至比憎恨别人还要严重。因为自尊通常会导致自我仇恨和自我攻击,使我们鄙视自己,始终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
曾经在讨论最让自己困扰和焦虑的问题时,一位女同事低垂着眼帘小声说道:“最让我放不下和无法面对的是我的妈妈,她把我抚养长大,一直很爱我,可我还没有能力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我还不够成功,无法报答她。每每想到这件事,我都会无法控制的感到难过和自责。”
当她说完这番话,几乎所有的人都沉默了,还有人轻声附和道:“我也是这样,我也因此感到内疚和自责。”
另外一个看似相反的例子,则是一位年轻的男士,在30岁左右时已经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为家里添置了新房产,给妈妈买了新车,提起自己的成就和为家里做的贡献,他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尤其看到妈妈对他的肯定,更是让他深感自己的优秀。
但最困扰他的事,是人际关系。因为在年轻时就取得了巨大成功,身边的同龄人感觉和他格格不入,而那些更加成功的同龄人或年长的人们并没有对他表示出真正的认可。
他说:“我虽然获得了家里的认可,但我还需要获得比我更成功的上流人士的认可,只有这样我才能确信自己是真的成功了,否则总感觉不安。”
这两个例子中暴露的,是大部分人内心都会存在的焦虑,这也是这里给出的
自尊的定义:
自尊是我们根据两个主要目标来评价自身、评价我们的生活、个性、本质以及整体。
这两个目标是
1. 你是否成功,包括工作、事业、家庭等方面;
2. 是否能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尤其是重要的人的认可。
自尊之所以会引发自我攻击,是因为我们会用以上两点来评价自己,取得了成功及认可,则认为自己是优秀的人;没能实现目标成就,没能获得重要认可时,就会认为自己很糟糕,甚至认为自己的努力和自己本人都是没有价值的。
在上面两个例子中,能看到当事人明显的自我攻击式的情绪:认为自己不够成功而感到自责和内疚。
完美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凡不完美的人,总是会在工作和生活中犯错。犯错意味着自尊受损,很容易进入自我攻击模式,并因此告诫自己:下一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下一次成功避免了同样的错误时,上一次的受挫似乎被修复了,然而不幸的是这种修复只是暂时的,我们获得的成就感、价值感、自尊都是暂时的,下一次受挫和犯错来临时,又会再度进入自我攻击的模式中。
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自己的成功和表现,就会对重要的事情产生焦虑,这种焦虑会影响自己的表现,提高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对自尊的需要使我们更加难以得到自尊。
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的成就和表现,取决于他的行为的好坏,这是一个典型的有条件自尊。意思是,只有达成某些必要条件,我们才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反之则会陷入低自尊和低价值感的困扰中。那么,要如何摆脱这种困扰呢?
在几千年前,就有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扰乱人心思的不是那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是关于这些事情的看法。”
一次的失败,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完全取决于我们对这次失败的看法。
当我们想象和认为这次失败带来的结果是极其糟糕,可怕时,我们会感到懊恼和后悔,责怪造成这次失败的自己;
而如果我们认为这次失败仅仅是一次失败,并且承认失败带来的糟糕的结果,但并不把这个结果和失败与我们自身联系起来,不对自己本人作出评价,那么我们会产生一些诸如失望、沮丧的健康负面情绪,而不是自我攻击、自我贬低这样的不健康的负面情绪。
后者,就是摆脱低自尊困扰的方法:坚定地无条件接纳自己,并且保持这种接纳。
究竟什么是无条件自我接纳呢?一个基本的核心思路:只评价或评估你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而不对你本人和你的整体做评价。
我们需要告诉自己:“实现目的和目标是好的,是我的愿望。但不管我做什么,不管我的目的和目标是否能顺利实现,这都不能让我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或糟糕的人。我根本不需要评价自己,我需要评价的仅仅是我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你意识到你的表现是你的一部分,但不是你的全部。你的表现是由你做出的,你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对其负责,但它只是一次表现,而表现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
无论是谁,都不是由一次行为能决定的,也许这次的行为很不理想,并且我还会做出更多理想或者不理想的行为,但这些都不能决定我这个人本身,我只是一个表现有好有坏的人而已。
仍以上面的例子举例,如果这个女孩子懂得无条件接纳自己,那么她可以将“没能获得事业和金钱成就来报答妈妈”定义为失败,或暂时未完成,为此她会感到沮丧和失望,也感到悲伤,但并不会因为没有完成目标而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或者自己是没用的人。
除了无条件接纳自己,还有无条件接纳他人和无条件接纳人生。当遭遇亲人去世、身体残障、灾祸时,我们当然会憎恨这些逆境,但同时我们选择接纳逆境。
由此,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大概框架已经出现,即:我们可以选择强烈的讨厌自己、他人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同时仍然接受目前无法改变的那些逆境,而不是反对和责怪自己、他人和人生。需要注意,接纳不是喜欢和认同,我们不需要去喜欢和认同逆境。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大家会听到对“无条件接纳”的更多分析和理解,以及哪些想法属于有条件自尊和接纳,哪些属于无条件接纳。
读到这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在下方⬇️留言⬇️,
我们在后边的章节继续和你分享。
23 comments